3月23日,由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成都知链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联合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同举办的天府国际技术大讲堂第一期暨中国西部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沙龙第二十八期圆满结束,来自成都、重庆、德阳、绵阳、甘肃等地的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领域相关专业人士参加了本次活动,直播在线人数达406人。本期大讲堂特邀电子科技大学国培基地特聘专家、华为特聘讲师董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场《如何做好技术转移》的专题分享。
技术转移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重视。由于技术转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很多科技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本期主题分享旨在通过董老师的分享,深入探讨如何做好技术转移,助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董老师首先介绍了技术转移的定义及现状,并分析了欧美发达国家在技术转移方面的优势与我国的痛点。重点讲解了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流程以及关键环节。他指出,技术转移需要科技工作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和配合。同时,技术转移成功需要专业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打造完善的技术转移平台,该平台需要覆盖知识产权,投融资,技术评估,法务等领域。
董老师用金字塔模型对技术转移的业务架构进行了重点阐述,其一需要科技工作者储备知识、经验、信息和能力作为底层支撑;其二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需要真正理解技术、准确把握需求、正确预测市场;其三在技术转移过程中,需要从供方和需方进行资源整合,并对供需对接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协调,对技术进行正确的市场与价值评估,对技术交易进行有效的谈判,项目落地后也需要进行跟踪和落实;最终成功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与多方共赢。
期间,董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技术转移领域的实践经验,并就如何发现技术转移机会、如何进行技术评估以及在技术转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互动环节中,董老师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直播间现场气氛热烈。通过董老师分享自己在技术转移领域的实践经验,大家对技术转移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与加深,对实践操作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同时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活动背景//
中国西部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沙龙由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指导,川渝多家高校院所和技术转移与服务机构共同发起并建立。沙龙聚焦当前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即各类创新资源无法有效开发利用并转化为生产力。其典型表现为:企业和产业都亟需技术“提质增效”,而作为创新供给端的高校院所有大量科技成果“静默沉睡”;高度配合和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其中技术经理人群体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整体过程中桥梁作用差强人意,很多经理人/经纪人无从入手,遑论服务质量;繁荣的技术交易市场尚未形成,作为需求端的科技企业和供应端的高校院所,很多研究人员、管理人员都对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的服务不知道、不了解甚至不接受。沙龙的建立就是重点努力解决上述核心问题。